(图片来源:创尔生物招股书)
而在创尔生物的招股书里,医用面膜背后的高毛利首次被披露出来:公司综合毛利率高达82.51%,这比号称“医美茅台”的玻尿酸行业平均78.18%的毛利率还略高。
正是在如此高毛利的吸引下,一众玩家接连入局,医用面膜市场迅速进入“红海厮杀”状态。
医用面膜的火爆和高毛利,无疑是一座“金矿”,吸引着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厂商、美容护肤企业、原料厂商、药企竞相入局。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在2019年的广州美博会上,以“医用面膜”为卖点的品牌商超过200家。但动脉网在查阅近百种产品后,发现宣称“械字号”的面膜中,取得医疗器械证的产品并不多,大部分产品为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二类和三类临床器械备案的屈指可数,而其他主要为“妆”字号产品。
也就是说,市面上有不少“妆字号”面膜打着“医用面膜”的噱头来误导消费者。
这带来的结果是,很多消费者根据外包装的“医用”“医美”“医学护肤”字眼买回去的面膜,很大概率并不是“械字号”,而是“妆字号”的产品。如同前文所述,“械字号”面膜比普通面膜更加温和,主要用于医美术后处理外伤、敷药、保护创面等。而医美术后这部分人群一旦在虚假营销下买到“妆字号”的面膜,有很大概率会导致伤口发炎,并刺激皮肤。
在动脉网与多家“妆字号”面膜旗舰店的沟通过程中,客服的反馈都会提及“医用”等词语,以凸显与其他普通面膜相比“拥有更严格生产标准”的卖点。
另一边,“械字号”面膜也存在过度营销行为。
为了能够招徕有护肤需求的用户,许多“械字号”面膜在产品说明上会标注“补水”“保湿”“美白”“祛痘”等功效。但事实上,广东省药监局的调查发现,并没有证据证明市面上的“械字号”面膜能够比普通面膜有更好的护肤功效。这背后,是研发商打的擦边球,因为医疗器械类产品在成分配料表方面不必写全成分,也无需按照“妆字号”产品依成分高低排序的规定书写。
因此,作为辅助治疗皮肤疾病或损伤的医用面膜,在其他功能上很难媲美普通面膜,健康人群没必要花高价购买使用。且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医疗器械类产品,“械字号”面膜也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其需要在有资质的医生指导下,在“适用范围”内,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然可能会对消费者的皮肤带来一定损伤。
面对这一行业乱象,监管的重拳接踵而至,行业也迎来拐点时刻。
监管出手了。
去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的科普文章,纠正了医用面膜和械字号面膜的错误提法。文章指出,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紧接着到了7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起草发布了《化妆品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自此,针对医用面膜的监管进入了实际落地阶段,全国各地监管机构开始整治医用面膜虚假宣传乱象。
以上海为例,去年8月,针对械字号敷贴,尤其是面部敷贴在营销上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等问题,上海市陆续撤销了多个械字号一类医疗器械厂商的生产资质,共涉及255家企业。到了11月,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工作指南》,开启了对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严格监管,对产品备案及生产备案的监管内容划出了重点,更明确明质酸钠、胶原蛋白等成分成为重点审核对象。
为何主要涉及的是一类医疗器械厂商?
这里需要提到的一个背景是,我国现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文章来源:《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网址: http://www.xdtzzzz.cn/zonghexinwen/2021/0407/762.html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投稿 |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版面费 |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论文发表 |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