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中的

来源: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导致心室充盈或(和)泵血能力受损所致的综合征,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症状表现,病情严重时还易导致其死亡,因此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导致心室充盈或(和)泵血能力受损所致的综合征,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症状表现,病情严重时还易导致其死亡,因此,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对该疾病,临床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对患者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其心脏功能情况,再根据评估结果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才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1]。本文现将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就诊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院后,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35例/组,对照组15例女性、20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8.16±2.28)岁(分布范围:45-74岁),NYHA心功能分级:II级12例、III级13例、IV级10例;研究组12例女性、22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8.20±2.23)岁(分布范围:44-75岁),NYHA心功能分级:II级13例、III级13例、IV级9例,上述基线资料对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后续研究对比有意义纳入标准:(1)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2)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不知情和不配合者;(2)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核并批准该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其提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及吸氧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电图辅助治疗,患者入院后,先采用ECG-1150心电图检测仪对其ST-T段改变、心率、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等情况进行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并根据心电图动态监测结果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问题中隐含∠BOA=90°,知道O(0,0),抛物线y=x2,∠AOB=90°,由AB经过定点此时m=0,n=0,a=1,b=0,c=0,代入发现定点为(0,1),利用这一点,问题就很好解决.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是智育的广阔天地,也德育渗透的用武之地。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如朴素大方整洁庄雅的衣着,科学干练、井然有序、抑扬顿挫而又富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层次分明、清洁工整、潇洒流畅的板书,和蔼庄重而又寓于变化的教态,精美别致、直观形象的教具……,都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情感共鸣而德智双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按以下标准评估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后,患者EDCF水平降低<50%且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无显著改善为无效,治疗后,患者EDCF水平降低50%-80%且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治疗后,患者患者EDCF水平降低>80%且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以有效加显效例数占总例数百分比计算总有效率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对照组 35 13 13 9 26(74.29)研究组 35 30 4 1 34(97.14)χ2 8.142 P <0.05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因素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所引发的以乏力、体液潴留、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见致病因素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等、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需临床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降低其死亡率。对该疾病,临床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对患者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其心功能情况,从而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2]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研究组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1.4 统计学分析 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当天晚上,玉敏就和小虫商量,要把钻戒还给姑妈。这个自然难不住小虫,当初怎么拿过来,再怎么送回去,反正小虫有姑妈家钥匙。小虫说你陪姑妈再洗一次澡,就解决了。过了几天,玉敏又陪姑妈洗了次澡,两人照着上次的做法,如此这般地将钻戒送了回去。

如本研究中,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心电图辅助方案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治疗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监测的EDCF水平变化来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增加心电图辅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这主要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心电图监测,检测其EDCF水平,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患者心脏功能和心肌功能情况,从而调整其用药剂量,且EDCF属于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分泌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和舒张因子对内皮功能进行调节,另外,其位于血管平滑肌和血液之间,可起到促进血管收缩和舒张的作用,当EDCF水平升高,多提示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可扰乱其心肌泵功能和引起其血管收缩增强,从而会导致其心肌负担加重,进而会导致其预后不良。由此可见,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电图监测,对指导临床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小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呈现低压的情况探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4): 12-1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 1076-1095.

文章来源:《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网址: http://www.xdtzzzz.cn/qikandaodu/2020/0521/340.html

上一篇: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
下一篇:动态心电图中频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_